戴口罩時期的黃土泥染教學,在台北信義社大。泥染如何染的好看,古來傳統確實各地有別。]

據尚有耆老傳承的臺灣大肚山八卦山、新竹近山、美濃廣興等地泥染報導;東亞乃至亞非泥染,差異性包括土礦生材、土礦加工、熱染冷染、在生活中致用面向、是否複染與助染、曬染與陰乾技術等,種種差異,形成不一樣的地方,各有自圓其說的泥染知識。

多樣性的各地泥染,在資訊發達的當下是可借鏡的傳統染布;有別於非祖傳染布的一種風土工序、勞動文化與工藝觀念。

天然染布的開課授業,在國內外一直都有風傳,體驗課程時間短,多考慮初學,常要想到新鮮不落俗套。相形之下,染要「染到位」,在才藝班式課程上,很難做到,要如何調整要慎思;學要能致用或長期玩得下去,我們其實經驗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