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B2版:它世界

下一版>

<上一版

日期:[2012年10月10日]

-- 华商报 --

版次:[B2]

偷渡 来陕的大狐蝠

蝙蝠,是白天憩息夜间觅食的哺乳动物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“福气”。它们的体形大小差异极大,翼展最小的猪鼻蝙蝠仅15厘米,最大的狐蝠达1.5米。这种超级蝠“乘”飞机跨越海洋,从数千公里外“偷渡”来陕西。 据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家炎回忆,那是1975年10月20日,地点在西安市西郊老机场,一架从东南亚飞来的螺旋桨飞机,机场工作人员在跑道旁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硕大的蝙蝠,便立即给动物所打去电话。吴家炎与同事赶到现场,测量这只蝙蝠重635克、长255毫米、臂长205毫米、耳长44毫米、后足长55毫米,雌性。经过最终确认,这是一只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马来大狐蝠,以果实为食。因此判断它应该是夜晚无意间挂在飞机的内部休息,却最终被带到数千公里远的西安来。这也是全国目前现存的最大狐蝠标本。 马来大狐蝠:世界上最大的一类蝙蝠,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国,它是重要的热带雨林授粉媒介。但研究人员调查了马来西亚地区33个马来大狐蝠栖息地,发现每年有约22000只马来大狐蝠通过合法手续被猎杀,而被非法猎杀的数字不得而知。以这种速度继续下去,该物种将在最短6年、最长81年内从地球上消失。 陕西“原住”蝙蝠家丁兴旺 论种类和数量,陕西蝙蝠都在全国名列前茅,全省共有38个种类,其中32种分布在秦岭和大巴山地区,体形为小到中形,最小的体重10到20克之间。 夜幕下的西安城,夏秋两季很容易见到蝙蝠,它们时常从路灯下快速飞过,捕食昆虫。 吴家炎从1963年就开始研究陕西蝙蝠,他说,随着城市的扩张,全省蝙蝠的数量也正在减少。西安市内目前常见的蝙蝠有四种,分别是夜蝠、鼠耳蝠、家蝠、普通伏翼,它们体形都不是很大,白天多居住在距离城市较近的古庙、老房子的屋顶,都以昆虫为食,对人类有益。 秦岭作为我国气候的南北分界线,也导致我省亚热带、寒温带、寒带的蝙蝠种类都有,如亚热带的绯鼠耳蝠、寒温带的棕蝠、寒带的菊头蝠。通过研究,生活在秦岭、大巴山地区的32种蝙蝠都冬眠,与它们分布于亚热带的同类习性有所不同。而且最大的蝙蝠是卜氏蹄蝠,成体重500克左右,翼展约40厘米。而最小的扁颅蝠,体重仅有10克不到,它白天栖身在竹子的裂缝中。 因为蝙蝠属于翼手目动物,它飞行时与鸟类不同,是靠手臂上的翼膜,而翼膜非常轻薄,如果蝙蝠白天行动,炙热的阳光很快就会把翼膜晒干,它也就不能飞行了。吴老讲最为神奇的是,蝙蝠产崽是倒吊着生产的,而且刚出生的幼崽,就能用爪子死死抓住妈妈的身体,而不会从空中掉下来,刚出生的几天,它还会和妈妈一起飞行,令人不可思议。另外,群居的蝙蝠妈妈,也是集体生产,小蝙蝠要吃两个月的乳汁,才能独自生活,在一大群幼崽当中,蝙蝠妈妈通过特殊的气味,能准确地分辨出哪个是自己的孩子。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宁峰采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