错混料,估计在任何行业的质量管理中都是不可以饶恕的。

但是对于很多标准件或零件/产品相似度较高工厂来说,混料却又是一个非常常见,却又难以控制的个问题。

现在的制造过程中,因为成本、款式、客户的不同,相似物料随处可见。

这些物料或许材质相同,外观有细微的不同;或许外观完全相同但材质不同;也或许是外观与基材都完全相同,其镀层有所不同。

尤其是同一个系列几个不同编码的产品同时生产,其外观、生产工艺都相同(包括现场所用的图纸、WI、QIP都是共用),只有镀金厚度不同。

唯一的区分方式就是查看标签上的物料编码。

"物料架标识的清清楚楚,可员工就是不看";

"员工太笨,培训了N多遍,拿物料还是会拿错";

"材料镀层,从外观上又看不出来,我们员工如何区分";

"搞一个查检表,让员工换料时确认并记录,可还是有错的";

"拉长执行力太差,明确要求换料时必须检查员工是否用错物料,就是不执行!"

... ...

生产主管报怨连连。

对于很多标准件或零件/产品相似度较高工厂来说,混料却又是一个非常常见,却又难以控制的个问题。

以下为完整版《预防混料管理》培训教材,通俗易懂,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

=====全文目录=====

第一章:

什么是混料,混料的风险有哪些

第二章:

如何预防混料

=====正文节选=====

1 什么是混料,混料的风险

■混料--我司主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,

因各种异常因素相互混淆的情况。

■根据所混产品不同分为:

调机品混料、相似品混料、不相似品混料;

根据所混的状况不同分为:

同包内混料、整包错料

混料的影响有多大?

混料造成的影响:

●客户端产品使用断线;

●客户端成品召回返工;

●我司安排人员返工客户库存;

●我司对内部库存全部返工;

●我司品质形象受损;

●我司处理异常花费巨大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。

2 如何预防混料

1 原材料:

1.1 可能造成混料的因素:

1.1.1标示错误,发错材料;

1.1.2 相似规格,取错材料。

1.2 预防措施:

1.2.1所有原材料必须标示清楚明确,经过IQC检验方可上架。

1.2.2相似规格的原材料必须进行间隔摆放,不可放于相邻的位置。

1.2.3生产部门领料时,必须核对《制造指导书》确认原材料材质及规格,防止领用错误。

2制程:

2.1 可能造成混料的因素:

2.1.1下料口(道)、转动料斗、托钉板、滤油板上及机台周边清理不彻底,混入其他产品;

2.1.2 调机品、料头、料尾管控失效混入:

2.1.3相临近的机台生产相似品,误拿、误放或跳钉造成混料;

2.1.4检验人员标示错误导致后工序混料。

2.1.5产品清洗、周转过程中胶筐未清理干净,导致混料。

2.2 预防措施:

2.2.1 生产前,作业员必须确保生产的机台清洁,每班上班前确认,并在《制程检验报告》上进行记录。

2.2.2针对螺丝调机完成后,生产部需用风枪将机台各角落吹净,小产品需用手确认。经检验员首件确认机台清机合格后方可开机量产,制程中料头料尾调机品必须清理到红色小胶筐中,每班定时报废。

2.2.3生产排单时,生产部与生管必须确认,将相似产品分开班次、时间和间隔开机台进行生产,生产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拿产品到胶筐外,需要确认产品的人员需在胶筐内确认,如拿出胶筐时必须确保下面没有其它产品。

2.2.4检验人员填写产品标示卡时必须核对《制造指导书》品名规格、客户料号等信息。

2.2.5产品清洗、周转过程中必须检查胶筐是否清理干净,必要时空胶筐应倒置摆放。

3 外发:

3.1可能造成混料的因素:

3.1.1 相似产品发同一家供应商,造成混料;

3.1.2 外发前合并产品将相似品相混;

3.1.3外发时写错规格料号造成混料:

3.1.4 外发热处理时,产品从胶筐倒入纸袋时倒混料或纸袋盛装过其他产品导致混料。

…………

以上贴子只是内容提要,完整详细的内容在下面附件中,请下载后阅读:

混料的风险点及潜在隐患,现场造成混料的因素与预防措施.docx

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

下载积分: 贡献 -2

20.67 KB, 下载次数: 47, 下载积分: 贡献 -2